《Recruit》職場啱mode 求同存異的溝通(下 )
2020-04-17

根據家庭治療大師沙維雅的理論,我們在與人溝通不順暢的當刻會感到有壓力,而受壓時會不自覺採取慣用的應對模式來溝通。這些模式沒有好壞之分,只有「一致」或「不一致」的區別。沙維雅歸納了4大「不一致」的應對模式,上次已揭示「指責型」及「討好型」,今次集中說「超理性型」、「打岔型」:


超理性型


優點:處事冷靜、邏輯性強;理性思考,擅於在腦中分析理據,再作結論

缺點:固執、缺乏彈性、不擅交際


常用超理性應對模式的同事,很多時選擇做群體中的outsider或獨行俠,只信賴理據、數字,認為情感交流是不需要的。人際關係沒有公式,他們「拒人於千里之外」的態度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充滿變數的關係傷害。與人建立關係著重情感交流,但他們的思考和做事模式較機械化,往往只能交換資訊、知識,不能真正與人連繫。


管理建議:


1.不宜要求他們對人打開心扉,這樣會對他們造成很大壓力。

2.如他們的工作需與人合作,可理性分析他們和其他同事建立關係的利弊。

3.可關心他們的感受,「身教」如何關心自己和別人。


打岔型


優點: 懂用幽默化解衝突、有創意、轉數快

缺點: 迴避自己和他人的感受,缺乏自信面對問題


常用此模式的同事總給人很輕鬆的感覺,他們很有創意,但會將創意用於避衝突上。其實他們內心很害怕做錯事或與人衝突,甚至因不安而難以投入任何事情,包括工作,所以有時會令人給人很懶散、沒效率的感覺。在氣氛僵持時,他們不著邊際的說話有助緩和氣氛、化解衝突。但若在職場上所有溝通都用這模式,只說一些狀況外的話題,往往不能有效交流彼此想法和感受,因而影響工作效率。


管理建議:


1.仔細討論工作內容,將他們天馬行空的思想拉回地面。

2.訂立明確的死線,協助他們回到「狀況內」。

3.可安排一些需發揮創意的工作給他們。


人在不同場合、對著不同對象,溝通會有所不同,而遇到人際衝突時總有自己慣用的應對模式。雖然上述4種應對模式都不算健康,但若用得其所,皆各有好處。想有效促進同事間溝通,首要做的是辨別和覺察同事慣用的應對模式,再以最健康的「一致性」溝通為目標,方能改善團隊間的人際關係。


至於何謂一致性溝通?在業績檢討會議中,A當著全team嘲諷B:「最衰係你做嘢唔夠醒目,搞到我無咗個大客,你真係累人累物。」B即時熱淚盈眶,氣氛甚為尷尬。Team head回應:「明白A緊張業績,今季數字令你失望;亦理解B覺得委屈同難受。我都好無奈同尷尬,不如大家休息一陣冷靜吓?」


這種回應是「一致性」溝通的示範,在回應中真切表達自己的感覺,不帶批判或討好任何一方,同時能關注到他人和場合需要,並有意識地選擇最適合的應對模式。作為管理層,自己與人相處能做到「一致」,定能成為同事的榜樣,促進他們有效溝通,鞏固團隊。


文:邱蒔茗


社會工作榮譽學士、註冊社工,「盈力僱員服務顧問」之僱員輔助計劃(EAP)顧問,多年輔導經驗。EAP主要透過僱員輔導、職場培訓、危機介入及管理顧問服務,協助僱主及僱員處理各種人事及情緒困擾,改善因員工情緒而引起的問題。至今已服務超過300間企業、逾40萬名僱員。


按此即睇完整原文
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