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立民博士,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盈力僱員服務顧問首席顧問,擁有逾15年僱員服務顧問經驗,擅長以幽默手法授課,曾為超過400間公私營企業及政府部門提供培訓及管理顧問服務。
人才,沒有公司會嫌多。問題是公司是否適合那些人才發展呢?現實歸現實,縱使對方是難得一見的創意人才,但若公司文化傳統保守,試問又怎能讓其盡情發揮?勉強留下,創新不成反而變了hea霸,又或終有一日爆煲辭職不幹。為免職場錯配埋沒人才,資深培訓專家孫立民博士提醒管理人,人才要栽種於合適的土壤才會開花,否則再好的種子也不會發芽。
走漏眼王家偉?
孫博士早前從報章讀到一則報道:電影製作人黃百鳴在訪問中提到,當年少年王家衛加入新藝城(黃百鳴與石天、麥嘉等幾個電影發燒友創辦的電影製作公司)寫劇本,每月當他簽支票發薪時,都見到王家衛的名字,但卻從未見過王家衛交出一個完整劇本來,於是他召見王家衛深究因由。
殘酷一叮
王家衛回答,他要收埋自己在家中,安安靜靜才能寫出一個好劇本來。寫劇本效率高的黃百鳴不信,因他自己試過幾小時內就可以寫出一個好劇本來。於是他向王家衛發出最後通牒,要他限期交出一個完整劇本。王家衛限期前終於交出劇本,但黃百鳴等一眾管理層都覺得劇本質素不合格,黃百鳴最後使出殘酷一叮,叮走了王家衛。
個人風格大爆發
離開新藝城後,王家衛輾轉加入了鄧光榮的電影製作公司,首次執導拍攝《旺角卡門》即好評如潮叫好叫座,其獨特拍攝手法令人看到他的才華。接著他拍了許多部凸顯其個人風格的電影如《阿飛正傳》、《東邪西毒》、《重慶森林》、《春光乍洩》、《花樣年華》及《一代宗師》等,為他帶來多個本地及國際電影獎項,成為享譽國際的殿堂級導演,許多一線影星紛紛期待著跟他合作。黃百鳴談起當年怒炒王家衛的遺憾,報道描述他多少也有點葡萄,「走漏眼」放走了明日之星。假如你是當年的黃百鳴,你會炒少年王家衛魷魚嗎?
道不同不相為謀
孫博士指出,在管理人眼中,放棄一個效率不達標的員工實屬合理,否則其他員工要兼顧當事人的工作,就會令人覺得公司處事不公。以黃百鳴當年叮走少年王家衛為例,孫博士分析道:「新藝城拍的主要是《八星報喜》、《最佳拍檔》、《開心鬼》等娛樂風格的商業電影,跟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截然不同,而一家公司的文化、定位及產品決定了所需要的人才。即使黃百鳴當年讓王家衛留下發展,新藝城也未必是合適的土壤和空間來栽培他,他若長留在此更可能局限了其發揮,未必能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好作品來。」
勉強無幸福
孫博士強調:「人才要在合適的土壤裡栽培,才能發揮出他們的才華。假如公司不能為人才提供合適土壤的話,很大機會造成雙輸局面,那倒不如請他離開。」因此,賞識人才並不一定要把他據為己用,若知道他終非池中物,而自己的公司並不適合他發揮所長,與其留著他又幫不到公司,讓他出去闖反而是雙贏的明智之舉。最常見的例子,是公營機構的文化傾向保守,員工做事規規矩矩,不容take risk,而一些富冒險精神或滿腦子創意點子的人才就會覺得無用武之地,個人才能沒機會發揮,愈做愈覺得沒趣,有才華卻沒法表現,雖然薪高糧準,也縛不住他們的心,沒多久就辭職不幹。人才覺得不適合發展而自然流失是很正常的事,所以沒有走寶的成分,因他繼續留下來也不會變寶,反而埋沒了才華。若公司勉強「霸」住一些不適合機構文化的人才,既窒礙公司發展,也局限人才發揮,對雙方都不是好事。作為管理人,一定要懂得尋找及培養一些適合公司人才,而非濫招人才。誠然,當遇上難得一見的人才,管理人有時實在難以割愛。孫博士建議管理人可考慮在公司既有業務外開發另一條實驗式product line,讓人才有更大發揮空間。當然,公司決定投放資源讓人才創新發展,也要冒上一定風險;而如何判斷對方是否真正人才,就要看管理人的眼光了。
Text:田佩芬
按此即睇完整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