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立民博士,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盈力僱员服务顾问首席顾问,拥有逾15年僱员服务顾问经验,擅长以幽默手法授课,曾为超过400间公私营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培训及管理顾问服务。
人才,没有公司会嫌多。问题是公司是否适合那些人才发展呢?现实归现实,纵使对方是难得一见的创意人才,但若公司文化传统保守,试问又怎能让其尽情发挥?勉强留下,创新不成反而变了hea霸,又或终有一日爆煲辞职不干。为免职场错配埋没人才,资深培训专家孙立民博士提醒管理人,人才要栽种于合适的土壤才会开花,否则再好的种子也不会发芽。
走漏眼王家伟?
孙博士早前从报章读到一则报道:电影製作人黄百鸣在访问中提到,当年少年王家卫加入新艺城(黄百鸣与石天、麦嘉等几个电影发烧友创办的电影製作公司)写剧本,每月当他签支票发薪时,都见到王家卫的名字,但却从未见过王家卫交出一个完整剧本来,于是他召见王家卫深究因由。
残酷一叮
王家卫回答,他要收埋自己在家中,安安静静才能写出一个好剧本来。写剧本效率高的黄百鸣不信,因他自己试过几小时内就可以写出一个好剧本来。于是他向王家卫发出最后通牒,要他限期交出一个完整剧本。王家卫限期前终于交出剧本,但黄百鸣等一众管理层都觉得剧本质素不合格,黄百鸣最后使出残酷一叮,叮走了王家卫。
个人风格大爆发
离开新艺城后,王家卫辗转加入了邓光荣的电影製作公司,首次执导拍摄《旺角卡门》即好评如潮叫好叫座,其独特拍摄手法令人看到他的才华。接着他拍了许多部凸显其个人风格的电影如《阿飞正传》、《东邪西毒》、《重庆森林》、《春光乍洩》、《花样年华》及《一代宗师》等,为他带来多个本地及国际电影奖项,成为享誉国际的殿堂级导演,许多一线影星纷纷期待着跟他合作。黄百鸣谈起当年怒炒王家卫的遗憾,报道描述他多少也有点葡萄,「走漏眼」放走了明日之星。假如你是当年的黄百鸣,你会炒少年王家卫鱿鱼吗?
道不同不相为谋
孙博士指出,在管理人眼中,放弃一个效率不达标的员工实属合理,否则其他员工要兼顾当事人的工作,就会令人觉得公司处事不公。以黄百鸣当年叮走少年王家卫为例,孙博士分析道:「新艺城拍的主要是《八星报喜》、《最佳拍档》、《开心鬼》等娱乐风格的商业电影,跟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截然不同,而一家公司的文化、定位及产品决定了所需要的人才。即使黄百鸣当年让王家卫留下发展,新艺城也未必是合适的土壤和空间来栽培他,他若长留在此更可能局限了其发挥,未必能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好作品来。」
勉强无幸福
孙博士强调:「人才要在合适的土壤里栽培,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才华。假如公司不能为人才提供合适土壤的话,很大机会造成双输局面,那倒不如请他离开。」因此,赏识人才并不一定要把他据为己用,若知道他终非池中物,而自己的公司并不适合他发挥所长,与其留着他又帮不到公司,让他出去闯反而是双赢的明智之举。最常见的例子,是公营机构的文化倾向保守,员工做事规规矩矩,不容take risk,而一些富冒险精神或满脑子创意点子的人才就会觉得无用武之地,个人才能没机会发挥,愈做愈觉得没趣,有才华却没法表现,虽然薪高粮准,也缚不住他们的心,没多久就辞职不干。人才觉得不适合发展而自然流失是很正常的事,所以没有走宝的成分,因他继续留下来也不会变宝,反而埋没了才华。若公司勉强「霸」住一些不适合机构文化的人才,既窒碍公司发展,也局限人才发挥,对双方都不是好事。作为管理人,一定要懂得寻找及培养一些适合公司人才,而非滥招人才。诚然,当遇上难得一见的人才,管理人有时实在难以割爱。孙博士建议管理人可考虑在公司既有业务外开发另一条实验式product line,让人才有更大发挥空间。当然,公司决定投放资源让人才创新发展,也要冒上一定风险;而如何判断对方是否真正人才,就要看管理人的眼光了。
Text:田佩芬
按此即睇完整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