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老年人口持續上升,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推算,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由2023年的164萬人將會增加至2043 年的 267 萬人,在20年間佔總人口的百分比由22.8% 大幅增至2043年的35.0%。這數據反映出香港的年老照顧者數目也會持續上升,情況令人關注。現時不少打工仔擔任護老者角色,但由於大家處於人生的不同階段,有時未必能了解彼此的身心需要,因而容易增加衝突的機會。為大家分享一些與長者家人相處的貼士,掌握照顧他們的秘笈。
1. 耐性溝通 精簡發問
長者通常會面對記憶力下降的挑戰,而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情況會更為明顯,例如他們可能會重複提問,並在表達上遇到困難等。與長者交流時,除了需要耐心,還建議使用簡潔的語言,避免開放式問題。每次提問時應集中於一個主題,並保持眼神接觸。
✖ 錯誤示範:「你聽朝想去邊度食早餐? 食完早餐想做啲咩呀?」
✔ 正確示範:先望著長者及叫他們喜愛的稱呼,例如:「阿爸!你聽朝去茶樓定去茶餐廳食早餐呢?」
2. 善用色彩 刺激視覺
長者的視力往往會變得模糊,因此建議使用不同顏色的食材,以提高視覺吸引力,激發食慾。有些長者的牙齒可能不太健康,因此在必要時,可以將食物切成小塊以便他們更容易咀嚼。此外,長者的用品上可以加上彩色的大標籤,例如在衣櫃上貼上衣服和褲子的圖案,以方便他們尋找。這些小細節上的調整能夠提升長者日常生活中的便利性與舒適感,從而減少焦慮。
3. 預早準備 減少變化
長者通常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,因此建議減少家居環境的改動。例如,應將他們的日常物品放在固定且顯眼的位置,避免隨意移動,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容易找到所需物品,減少不必要的不安感;亦可考慮在家中設置一些熟悉的裝飾物或照片,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和歸屬感。如果有必要更換傢俱或進行裝修,應提前告知長者,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適應變化並熟悉新環境。
4. 照顧技巧 網上尋覓
當長者的身體機能退化到需要更多的護理照顧時,例如需要使用輪椅時,護老者應學習進階的照顧技巧,例如:扶抱、位置轉移、輪椅操作等。許多長者服務機構的網站均提供詳細的照顧技巧,只需輸入關鍵字如「長者照顧技巧」,便能獲得豐富的資訊。此外,護老者可參加相關的照顧技巧培訓課程或工作坊,幫助應對照顧長者時遇到的各種情況。
在職照顧者除了負責照顧長者及家庭事務外,還需關注自己的身心需求,避免因照顧責任而感到疲憊。建議定期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,保持社交生活,多與親友交流,以減輕作為「護老者」的壓力。
作者_石美丹小姐(Isa)簡介:
石美丹(Isa)為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「盈力僱員服務顧問」的EAP顧問。她是一名註冊社工,並獲有認知障礙症照顧策劃師證書及情緒導向治療(個人治療)證書,現正為不同企業提供僱員輔助計劃 (EAP –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)的輔導和顧問服務。石小姐協助在職人士處理個人情緒及人際關係,亦會運用全身自覺生命(Wholebody Focusing)協助他們聆聽身體、覺察情緒、探索內在需要及身體智慧,使身心靈健康。
按此即睇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