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AM730》放工收讯息,唔复得唔得
2018-08-01

今时今日人人手机不离身,即使收工返到屋企,亦要随时复讯息同电邮,有时候可以一直复到凌晨12点仍未复完。不过 ,凡事都有一个限度,就算事情再赶急,就算死线再迫近,足够的休息都不能忽视。有打工仔主张与公司约法三章,凌晨过后所有讯息自动「已读不回」,亦有打工仔索性关掉电话,天塌下来也留待第二天再算。当返工和放工的界线变得愈来愈模糊,外国近年兴起的「离线权」又会否是香港打工仔的「出路」?


每日放工后,J小姐都习惯将公司提供的工作电话关机,只用自己的私人电话与朋友联繫。除了公司HR记录外,基本上无同事知道J的私人电话号码,遑论在放工后找她谈公事。此举引起同事之间的热议,有人认为放工后理所当然毋须理会公事,但也有人认为工作量因而转嫁到其他人身上,间接增加其他同事工作量。


同事讨论尚算其次,上司想法才是重点。J的上司认为,J作为公司中层要员,不少重要事项都需会交付给她,再由她转交其他基层同事跟进;若然在放工后找唔到J,意味上司自己需要直接找其他同事处理。更甚的是,上司要一併充当J的协调角色。面对如此境况,J的上司不难会再三思量,J的存在价值在哪里?


事实上,近年毕业出来打工的后生仔,因为通讯科技发达,无时无刻都要处理与工作相关的群组讯息,即使放假去旅行都被迫接收一大堆,有人无可奈何选择把群组静音,但更多时候是上司多个群组齐发,你想避也避不来。更重要的是,在公司OT尚可补假甚至补水,但在公司以外收讯息处理公事,究竟又当不当作OT呢?


外国近年兴起「离线权」,其中法国在去年首创新法例,规定人手达50人以上的公司,须与员工协定不用理会智能手机的权利,包括下班后不用回复公司电邮,减少工作对私人生活的影响,保障员工毋须全天候on call。虽然「离线权」的成效有待观察,复盖面亦可能不足,但至少算是好开始。


盈力僱员服务顾问首席顾问孙立民表示,本港暂未有认真讨论就「离线权」立法。他称,本港打工仔普遍习惯了放假需要收讯息,但他认为公司应就此划出一条清楚界线,例如可透过讯息通知同事一些事情,但应避免要求同事立即处理。孙又称,站于公司层面,HR难以预先制订放假时收讯息或电邮的政策,因当中涉及待命状态,容易衍生是否属假期工作的争拗。


按此即睇完整原文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