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浸过咸水係馨香啲。」
在外国留学毕业的人特别高尚?就如艺人麦明诗的剑桥学历般,曾成为一时热话,但并不是人人也是麦明诗,有留学生在网上分享,指自己正因挺着的是外国大学的牌匾,因此令人认为他「坚离地」,处事方式不如本地学生,亦难以找到工作。站在这个「半咸不淡」的位置,他们可如何成功求职?
不少香港家庭在经济情况许可下,都会送子女到外国读书。(《the internship》电影图片)
不少人都认为曾在外国留学,对仕途发展有一定的帮助,顾不少父母节衣缩食亦要供儿女出国,希望他们如麦明诗般考入剑桥、或牛津等名校。时移势易,以前外国留学生好像头上有光环,但在网上讨论区发现有不少外国留学生说实是搵工甚艰难,有人没有在香港考公开试,读的大学不算出名,回港后被质疑学历,亦有人疯狂发100封CV才有面试机会。
有网民说自己在加拿大毕业后回港找工作,寄出100封CV后幸好找到银行工。(网上截图)
在求职路途上,留学生比本地生可怜?盈力僱员服务首席顾问孙立民说要视乎该申请人所读的学校排名,「名校当然会优先,因为其江湖地位。」所以若阁下是剑桥、牛津、哈佛、耶鲁等重量级大学毕业,便不愁没人请。另外,又要视乎其专业在香港是否有所需求,孙立民说:「例如我认识一个人在加拿大读在香港缺乏人才的科目,那便会较吃香。」不过,如留学生所读的学校名声不够响,学科又比较普遍,孙立民便认为要另设策略:向跨国企业埋手。「跨国企业或经已聘请了不同国籍的人,留学生了解他们的文化,加上英语亦是一种优势。」他直指虽然要视乎本地企业的发展方向,但不能否认他们是会偏向聘请本地毕业生。
不过,香港的跨国企业数目总比本地企业少,留学生的数字又逐渐增加,久而久之竞争一样激烈。孙立民便提出有最终方法:申请政府职位,因为政府只要求申请人有一定学历,只要留学生的学历被承认,他的竞争力亦会不失本地生。
按此即睇完整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