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Recruit》第一份工定要做足一年?
2018-12-21

LinkedIn 2018年曾發表報告,研究了中國市場不同年代出生的上班族,在第一份工的就職時間,結果顯示70後長達54個月、80後有42個月、90後有19個月,95後只待了7個月。無疑,新一代喜歡挑戰;另一邊廂,他們普遍被視為關注自我感受、工作彈性和尋求工作意義,工作稍與期望不符便會轉工。第一份工至少留一年彷彿就是社會大學的潛規則,對於工作經驗尚淺的你,會否依循,避免未來僱主說你太jumpy?第一份工作的去留要考慮甚麼因素?

 

1 打破時間的框架

「第一份工應該做幾耐?」這條問題根本沒有答案,長短視乎你的工作環境、職責、個人期望及未來計劃。年資與經驗值不掛,所以重點也不應放在時間長短,而是你在目前崗位中的學習成果和態度。

 

2 從「小」做起,發掘大意義

不少職場新鮮人嫌棄工作無意義而萌生轉工念頭。剛畢業的年輕人以為工作一起步便能大展所長,負責大project,管理一team人,怎料竟淪為辦公室小薯,負責輸入資料、印文件、做跑腿、take minutes……幻想與現實落差雖然大,但落地一點去想,若果一開始便被委以重任,你也許無從入手,反而由細節開始,認真打好基本功,為自己作好準備應付未來工作挑戰。日後你會發現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鍛鍊了你的仔細、觀察力、解決問題能力和溝通技巧,對日後擔任重要任務有莫大裨益。

 

3 情緒過後,理性分析

職場實況或會令新鮮人「離心力」直線急升,此現象實屬正常,你或會覺得辭職似是唯一合理出路,但遞信之前,請先問問自己以下問題:A.你在這崗位看到工作前景嗎?如工作長期也只是做小薯,當然令人無奈。長遠來說,這份工作能看到未來有新的學習機會嗎?事業上有晉升機會嗎?新鮮人也可觀察公司 / 部門內年齡比你大一點,任職了兩三年的同事作為參考對象,現在的他們很可能就是兩三年後的你,你看見他們在工作上的發揮機會,你仍然會有憧憬留在這裡嗎?B.這份工作 / 這個行業能配合你的性格特質和個人強項嗎?簡單來說,假如你本身性格好動開朗,喜歡接觸不同的人,不能接受每天也只是對電腦對文件,現在的工作有沒有機會讓你善用這些特質和強項?對於這類型的新鮮人,後勤支援類的崗位便不是你首要考慮的工種。對於第一份工,記著時間長短不是重點,而是你在過程中所學習的技巧會跟足你一世。一旦去意已決,便要更加謹慎作出合適的決定,假若第二/第三份工也是停留數月便匆匆離去,難免令將來僱主覺得你是job-hopper,冀望你們新一年做好決定,為自己前面的事業長跑做好預備。

 

文:李淑婷盈力僱員服務顧問培訓顧問,曾為不同機構提供顧客服務、投訴處理、情緒壓力管理、溝通技巧培訓及職場兩性講座,亦曾為國際公司的海外員工提供不同類型的培訓,並於大專院校職業講座作分享。


按此即睇完整原文

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