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kedIn 2018年曾发表报告,研究了中国市场不同年代出生的上班族,在第一份工的就职时间,结果显示70后长达54个月、80后有42个月、90后有19个月,95后只待了7个月。无疑,新一代喜欢挑战;另一边厢,他们普遍被视为关注自我感受、工作弹性和寻求工作意义,工作稍与期望不符便会转工。第一份工至少留一年彷彿就是社会大学的潜规则,对于工作经验尚浅的你,会否依循,避免未来僱主说你太jumpy?第一份工作的去留要考虑甚麽因素?
1 打破时间的框架
「第一份工应该做几耐?」这条问题根本没有答案,长短视乎你的工作环境、职责、个人期望及未来计划。年资与经验值不挂,所以重点也不应放在时间长短,而是你在目前岗位中的学习成果和态度。
2 从「小」做起,发掘大意义
不少职场新鲜人嫌弃工作无意义而萌生转工念头。刚毕业的年轻人以为工作一起步便能大展所长,负责大project,管理一team人,怎料竟沦为办公室小薯,负责输入资料、印文件、做跑腿、take minutes……幻想与现实落差虽然大,但落地一点去想,若果一开始便被委以重任,你也许无从入手,反而由细节开始,认真打好基本功,为自己作好准备应付未来工作挑战。日后你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锻鍊了你的仔细、观察力、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技巧,对日后担任重要任务有莫大裨益。
3 情绪过后,理性分析
职场实况或会令新鲜人「离心力」直线急升,此现象实属正常,你或会觉得辞职似是唯一合理出路,但递信之前,请先问问自己以下问题:A.你在这岗位看到工作前景吗?如工作长期也只是做小薯,当然令人无奈。长远来说,这份工作能看到未来有新的学习机会吗?事业上有晋升机会吗?新鲜人也可观察公司 / 部门内年龄比你大一点,任职了两三年的同事作为参考对象,现在的他们很可能就是两三年后的你,你看见他们在工作上的发挥机会,你仍然会有憧憬留在这里吗?B.这份工作 / 这个行业能配合你的性格特质和个人强项吗?简单来说,假如你本身性格好动开朗,喜欢接触不同的人,不能接受每天也只是对电脑对文件,现在的工作有没有机会让你善用这些特质和强项?对于这类型的新鲜人,后勤支援类的岗位便不是你首要考虑的工种。对于第一份工,记着时间长短不是重点,而是你在过程中所学习的技巧会跟足你一世。一旦去意已决,便要更加谨慎作出合适的决定,假若第二/第三份工也是停留数月便匆匆离去,难免令将来僱主觉得你是job-hopper,冀望你们新一年做好决定,为自己前面的事业长跑做好预备。
文:李淑婷盈力僱员服务顾问培训顾问,曾为不同机构提供顾客服务、投诉处理、情绪压力管理、沟通技巧培训及职场两性讲座,亦曾为国际公司的海外员工提供不同类型的培训,并于大专院校职业讲座作分享。
按此即睇完整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