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曆新年前,政府封锁佐敦一带作强制检测,一位5岁南亚裔男孩Ammar的父母知道街上没车行驶,便给他找来一架单车,让儿子能「疫境」作乐。Ammar过了难忘的一天,是「计划」还是「机缘」促成呢?
「机缘」的发生充满不确定性,难以被预测,有如经典桌游《大富翁》的机会卡,每当出现时便把我们带往不能预知的境地。
人生中的「计划」与「机缘」
疫情笼罩,为生活带来大量不确定性,不少人再度提起学者Mitchell、Levin与Krumboltz的「善用机缘论」(Planned Happenstance Theory),鼓励大家保持乐观。这套学说带出的世界观是:「计划」与「机缘」同样推动我们成长,「计划」给予方向和目标,然而「机缘」(中性含意,不一定带来好运)的发生会伴随一些偶发事件(Chance Event),可能是促进或打击,甚至改变我们原定的「计划」。
不妨回想一下,你的工作岗位、职位、处境等,是一直按照职业生涯「计划」进行,抑或是深受工作际遇的Chance Event影响?例如受经济周期、行业变化等大环境冲击;受健康、家庭角色等个人因素改变;于职场上受贵人相助或被小人缠绕;受到鼓励或挫折的深刻经历等等……
纵使在你身上可能发生过很多不幸际遇,然而你有否从中获得启发与得着?这些Chance Event真的只有不幸吗?
「机缘」种下明日的果
大家也祈求好的人生际遇:出门总是遇贵人、横财从天而降,但无奈现实总是好坏参半,甚至是「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」。现在回想起来,多得2003年的沙士经历,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港人的衞生防疫意识,尤其对戴口罩的重视,这算是当年惨痛经验里留给我们的一点「机缘」。
今日的因,会促成明日的果。因此,当下疫情引发的工作挑战,我们也得抱着坚持与毅力去面对。例如,困难而不合理的工作,是自我进步的「机缘」;「衰老闆」的苛刻对待,往往是出走创业的「机缘」;Netflix当年被Starz电视台终止合作,正是它走上原创剧之路的「机缘」。
「善用机缘论」提醒我们,面对预期之外的偶发事件,既然不能避免和规划,便当尝试以开放、乐观、冒险和坚韧的心态去回应,哪怕是一些感觉负面的学习机会,因为未到终点,始终福祸难料,这与「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」的道理相同。
文:黄锦翔
「盈力僱员服务顾问」高级培训顾问,拥有逾10年培训经验,擅于主讲管理、上班族沟通及客户服务等主题,并常为多间企业提供人事管理的顾问意见。
按此即睇完整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