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Recruit》是新世代员工的问题吗?
2019-06-21

「世代矛盾」这话题,近日因日剧《我要准时下班》再被翻热讨论。剧中老一辈员工一方面不齿新一辈员工的工作态度,认为他们自我、不受教,但另一方面又因请人难人手短缺而千方百计想留住他们。遗憾地新一代员工普遍对公司忠诚度低,亦不易挽留。某程度上,这剧情也反映近年本地职场的真实情况。然而何以上一辈的工作态度看似较刻苦?为何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会较高?是因为新世代员工有问题吗?事实上,这世代间的差异,只是由于两代成长于截然不同的环境、教育模式和劳动市场状况等多种不同因素所引致,而本文只先集中讨论两代僱员在职场的可流动情况,如何造成此差异。


上流 VS 滞留


根据统计处的数字,最近5年(2014至2018)本地僱员的收入中位数约有18.24%升幅,相比香港经济的黄金期如1985至89年间的升幅(38.9%),相对减少了超过一半的增长。此升幅的收窄,反映新一代的上流速度不及过往迅速,这大概可以解释何以新一辈员工的工作态度不及上一辈积极,亦较容易转职。当人上流得慢,晋升机会少,工作自然欠缺动力。上一辈上流速度快,因而较容易预见和享受到事业的收成期。在此推动下,上一辈除在工作上令人感觉有较强的积极性外,他们亦偏向留于企业发展静待收成。相反年轻一代上流速度放缓,令他们对未来缺乏憧憬,工作动力因而减弱。在没有太多长远利益需要牺牲下,他们的转职意欲便相对较高。


横向流动的趋势


最低工资设立后,基层工作的薪酬差距收窄,令上流机会较少的新一代,在较容易找到薪酬相近的新工作下,出现横向流动的趋势。既然上流机会淼茫,新一代退而追求一些短期、即时性的利益,如不少餐饮及前线服务业僱主反映人手短缺,原因是年轻一代宁愿任职保安等相对较舒适的行业。甚至近年常听到新一代会因寻求新鲜感、工作地点距离近数个地铁站,或薪金多数百元而选择转职。


由此可见,两代员工在行为及态度上的差异,某程度上也是受就业市场的大环境转变影响。


世代矛盾是互相适应融合的过程


说到底,世代的差距实无对错之分,这只是双方不同的成长背景导致行为有所差异,而需要互相适应磨合。过往婴儿潮后出生的一代,也被当时社会认为离经背道而被冠以 Excluding(具有被大众排挤的意思),80后进入职场时亦被视为「一代不如一代」,但两者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适应后,已成功融入职场主流。因此管理层如可后退一步,尝试有耐性地理解、接纳新一代的处境和想法,可以预期不久将来,学习能力强的新一代,也会逐步与主流融合。


文:温梓峰


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「盈力僱员服务顾问」培训顾问,曾为不同机构提供与员工动力、性格学、顾客服务、领袖训练及督导等相关主题的讲座。主持过的培训逾100场,反应热烈。


按此即睇完整原文
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