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Recruit》抗疫学 - 负负得正(下)
2020-07-10

「抗疫战」打了5个多月,这段时期打工仔对疫情、对工作,必会出现过担心、惊慌或者迷惘的时刻,负面情绪也许比正面情绪出现得还多。

上次提及负面情绪其实有正面作用,更可能引领我们抗疫成功。「心情低落」这种负面感受会令我们动力下降、热情度减低,尤其看完一些疫情新闻后,情绪变「down」,提不起劲。


「无Mood」都有正面作用

在古时,这种原始情绪能阻碍我们祖先外出的意欲,因为状态不佳、反应慢这些「心情低落」的特徵来袭,出门捕猎随时会遇上意外而断送性命。现在疫情下,我们做甚麽都「无Mood」(work from home 的打工仔想必更认同),从正面角度看,这可让我们多留家少外出,以免接触病毒及陷入其他危机。

如此看来,负面情绪是我们的脑袋因应外来环境变化而给予的警号,有保护性命安全的正面作用。假如你在这段抗疫时期,完全没有出现恐惧、担心、心情低落,那真是不合理的乐观!甚或有人还可以经常保持情绪高涨与雀跃,想必也保持高频率的出门与聚会,这情况反而令人值得忧心。


抗疫靠负面情绪

不少学者认为,从生存角度来说,负面情绪比正面情绪扮演更关键的角色。但「针无两头利」,负面情绪经常出现会消耗身体能量,让人疲累,因此负面情绪亦需要好好管理。

除了通勤外出,打工族许多消遣活动也因疫情停顿。因此,抗疫期在家应该寻找一些能令你情绪放松的活动。除了煲剧、打机、烹饪外,不妨在家做瑜伽,举哑铃等简单个人运动;我们也可以把抗疫期当作一个break,回想及重拾之前因忙碌而未完成之事,好像看看N年前在书展购买但还未看过的小说,执拾你那些小学时的相片,布置一下家居令自己开心点;也可趁疫情向久未联络的朋友发短讯问候,用视讯软件代替见面。定期轻松活动,可中和负面情绪引发的不安。

负面情绪是有用的抗疫机制,但假若负面情绪过分强烈、时间过长,久久挥之不去的话,很可能危害精神健康,导致焦虑症、强迫症、抑鬱症等情绪病,那就必须正视问题,向专家求助。

面对漫长「抗疫战」,我们要认识、拥抱负面情绪,同时亦切勿让负面情绪变成情绪问题


文:黄锦翔


「盈力僱员服务顾问」高级培训顾问,拥有逾10年培训经验,擅于主讲管理、上班族沟通及客户服务等主题,并常为多间企业提供人事管理的顾问意见。


按此即睇完整原文



 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