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Recruit》抗疫学 - 负负得正(上)
2020-05-15

抗疫战打了3个多月,这段时期打工仔对疫情、对工作,必会出现过担心、惊慌或迷惘,负面情绪也许比正面情绪出现得还多。社会经常强调正面情绪好处多,但却有没有想过,拥抱负面情绪其实也是好东西?这更可能引领我们抗疫成功?

港人对沙士有着惨痛回忆。想起300条人命,经济衰退,百业萧条,如此经验深印在我们储存记忆的海马体(Hippocampus)。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,面对类似经验,海马体的「邻居」杏仁核(Amygdala)亦会被震盪。杏仁核这个掌管情绪的Panel会释放与当年同类的感受,例如恐惧感,以及其他各种各样负面情绪,令我们谨慎对待面前危机。你躲避飞沫的反应,堪比奇洛李维斯在电影里避子弹的场景。


抗疫要识惊


疫情横行时,当某同事回到办公室而没正确戴上口罩,你从人群中就能老远盯上并锁定这「危险人物」;当对方在你面前经过且大咳两声,你却能以9秒9的速度掩面弹开。你躲得开,除因身手不错,也因你「识惊」。由于你听过一粒芝麻大小的唾液或鼻涕有10万粒病毒,惊慌于杏仁核启动了自然反应,让我们迅速远离危险,这是人类面对危难时的3个F(Flight、Fight、Freeze)求生反应之一。

「恐惧」、「惊慌」是抗疫好东西,某些国家或地区,也许未体会过疫情的可怕,初期用较轻藐的情绪对待疫情,例如坚持没病不应戴口罩,保持见面亲吻的礼仪,甚至有外国KOL玩Coronavirus Challenge,挑战舌舔机舱座厕,可谓真的「唔识惊」,结果也付上代价。相比之下,香港市民对疫情的恐惧感较高,「识惊」令我们儘早严阵以待,专心「抗疫」。


负负得正


再细看一下,不同负面情绪也有安全保护作用。像对「中招」、死亡的畏惧会产生「担心」这种负面情绪。「担心」使我们想像可怕的事即将降临,驱使我们设法逃避厄运。因此我们能耐心地洗手至少20秒,是因「担心」手上仍有看不见的病菌;我们最近还能减少社交聚会,甚至愿意花上过万元购买防疫物资,是因我们「担心」人多聚集或缺乏物资保护;「担心」更令你充满想像力,令你预视「中招」后,自己及家人的痛苦画面……假如不是「担心」驱使,我们最近哪来如此高的耐性及谨慎程度?


文:黄锦翔


「盈力僱员服务顾问」高级培训顾问,拥有逾10年培训经验,擅于主讲管理、上班族沟通及客户服务等主题,并常为多间企业提供人事管理的顾问意见。


Photo:Shutterstock.com


按此即睇完整原文


相关文章